自2019年至2022年,枞阳分公司在旅游包车业务领域经历了三年多的蓄力发展,走过了行业适应期、市场培育期和高光发展期。然而,公司仍然未能摆脱亏损的局面。2023年,公司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迅速调整了工作思路,旅游公车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业务收入约为21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6.5%。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扭亏为盈。
完善制度去“抓”
为了迅速抢占县内旅游包车业务市场,枞阳分公司从制定并完善《旅游公车全员营销方案》和《旅游公车营销考核办法》等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入手,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公司转型发展,享受改革成果。
据该司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他们始终将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贯穿旅游包车业务营销全过程,确立年度营销任务,从领导班子、科室干部和普通职工三个管理维度细化层级考核指标,明确奖惩措施;每月按时上墙公示所有人营销业绩,比一比营销任务进度。在每月营销业绩比重中,营造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旅游业务营销氛围;将个人营销绩效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任务未完成的真罚,任务超额完成的真奖。通过对制度的完善和严格实施,全体干部职工把旅游公车任务融入了各自工作日常,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顺应市场去“改”
经过几年在旅游公车业务市场的摸爬滚打,枞阳分公司意识到“国字号”运输单位参与过去由民营主导的旅游包车业务市场竞争时,因服务质量、包车费用标准和企业体制约束等问题相互焦灼,遭遇了无业务可接的尴尬境地。
“过去,我们考虑用工成本和车辆折旧等因素,旅游包车业务收费标准普遍高于民营运输企业,但客户并不买账。他们通过市场询价对比后,大部分都没有合作意愿,成交率极低。”该司一位领导说。随即,他们深入市场调查发现,民营企业与客户对象洽谈包车业务时,都以该司的收费标准作参照,许多准客户对象确认该司的收费标准高于民营企业后,纷纷“预约”变“毁约”。
为能突破困境,该司清醒地认识到国有企业参与旅游公车市场竞争劣优并举、喜忧参半的工作现状,辩证处理驾驶员工资和车辆折旧等自然消耗的用工成本关系。他们在分析可行性的基础上,大胆地从降低收费标准、提高安全服务质量和改变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修正,与民营运输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全方位深度融入旅游公车业务市场竞争。
“旅游公车驾驶员工资和车辆折旧等成本支出,无论有没有业务每天都自然产生。只要旅游公车能转起来,就不会亏。”据该司负责人反映,该司顺应市场针对性调整相关经营思路和策略后,特别是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的“自营为主+出租经营为辅+承包经营为佐”等灵活的经营模式得到了市场印证。从去年腊月开始,旅游公车业务陡然“回暖”,过去中途因价格等问题毁约的服务对象,又成了回头客。
厚着脸皮去“要”
在拓展此项业务的初期,枞阳分公司并不顺利。部分干部职工从“等客上门”到“主动敲门”的认识转变过程慢、头绪乱,业务拓展无从下手。他们认为通过QQ、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或向亲朋打电话告知公司相关旅游公车业务信息就能揽接各类包车业务,结果被市场打脸。
“国有企业最怕的是有些干部职工官不大但有衙门作风且贡献小却有等靠思想。”该司领导意识到,旅游公车业务市场属性强只能依附市场去变现传统客运“等客”上门,签约的服务模式显然已行不通了必须厚着脸皮去要放下身段去谈。
从今年3月开始,该司依据业务部门系统梳理出的全县行政企事业等单位数量和包车需求等相关信息,先统筹集中,后分片包干,采取“电话预约+上门洽谈+事后跟踪”的工作方法,由该司班子成员带领业务人员一家一家地谈,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去要,并以城区为中心,向各乡镇和周边市县扩展,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该司先后与枞阳文化馆等8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固定业务合同,与30多个政府部门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