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交运集团 省公司内网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今天是:
站内搜索:
天气情况:
乘车站:
终点站:
 
  企业文化
当前页:首页 > 企业文化 > 职工园地  博客天地
 
我读刘腊华的诗(作者:珍惜)
2015-03-04

    诗人刘腊华曾经说“个人感觉,诗人不应只是站在高处与世界握手,写一些太过意象的诗作让人一头雾水,从而只做自己精神上的沙皇。有责任感的诗人,应该是拥抱大众,回归平民,让自己的内心与受众产生共鸣。”

  这样说来,诗人刘腊华似乎应该是一位平民诗人。

  事实上如何呢?请看他的诗集《什么将我照耀》!

  读完他的《什么将我照耀》,总体的感觉是:他是一位诗人,但是,他又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某种程度上,他更应该是一位散文家。他的很多文字,记叙多于意象,他的文字应该不是来自书房,而是来自田间地头、农舍院落,甚至来自江河湖海,名山大川。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然后自然而然过度到自己的思想里,经过物我的融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种朴素而纯真的散文化的诗句,它们能激起你我的共鸣,说我之想说而未能说。

  首先,诗人从来没有把写诗当做阳春白雪的高雅行为,更多的时候,他接触的是下里巴人,他的文字里也渗入了更多的泥巴、雨水,甚至泪水、血水。因此,他不为写诗而写诗,他只为心情而写,表达,是他唯一的目的。

    请看他的《土葬》:村庄在散发硫磺味的的烟雾中/沉浮/鼓乐手动情地吹打/失衡的天空/  /日子披上了白布黑纱/孝心裁剪为一片片黄纸/洒落在村前的道场/作古的先人,神色安详/在葬夫们的肩头/缓缓西去/  /厚土因一个人的逝去/增加了一份沉重/皇天下,一盏灯的熄灭/意味着一间房子/出现了黑色的空洞/一个人卸去了生活的镣铐/另一些人/背负上了思念的枷锁/  /悲戚的心/随一抷黄土的覆盖/一层一层的收紧/那条回家的土路/从此被泪水踩成一道/西天十万八千里的泥泞。

  在这首诗里,一个送葬的场面似乎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做到这一点,也许并不难,仅用小学生记叙的手法即可。可是,诗人一些恰到好处的用词造句,真的是神来之笔。如“日子披上了白布黑纱、孝心裁剪为一片片黄纸”,这就让人从中看出葬礼的声势是多么浩大,而那故人的子女,心中的哀伤无以言表,只有借助一片又一片的黄纸来抒发。再细心研读一下,可以看出,诗人用过两个“西”字,一个是“作古的先人……西去”,一个是“土路……踩成……西天……的泥泞”,这里,前一个“西”既有现实的地理方位上的可能,更有古人魂归西天的寓意。再看,“一个人卸去了生活的镣铐,另一些人,背负上了思念的枷锁”,正如我们常常慨叹一个久病的人,逝去是解脱,可是,对于活着的人呢?从此阴阳两隔,相见不再,那漫长的思念,该到何时才能慢慢淡忘?相信我们的读者,如果有过痛失亲人的经历,对这种哀伤、痛苦的场面,应该有着深切的体会,从而,诗人这么细心的描写,也为那些痛定思痛的人,无疑是给了一份镇痛药,死亡,是生命必达的终点,痛苦,也是生命必经的过程,生离死别的折磨,人人都会遇到。

  其次,诗人深知,诗歌解决不了吃饭与穿衣的问题,诗歌就是诗歌。虽然,他知道,金钱很好,地位也不错,没有金钱与地位,再伟大的诗人仍然可能穷困潦倒,甚至众叛亲离,但他没有希冀他的诗作,为他换来银两,这也是他继续做着平民诗人的理由。在《复活的海子》里,他这样写道:海子,让我告诉你/你的新娘不再睡在你的木屋里/……/她们去了别墅/去了T型台/……/让一个叫做屌丝的汉子自惭形秽/……这样的笔触,这样的感慨,既是他给予海子身世的同情,某种程度上,更是对自我处境的嘲讽。当然,诗人对于自己的诗作,没有物质上、金钱上的交易欲望,并不等于他不看重自己的文字,相反,诗人更希望有人理解他的诗。就像他在《复活的海子》里继续这样写着:海子,回来/……/海子,告诉她们/麦地有多忧伤/太平洋里噙满了泪水/喂马,劈柴有多幸福。看似,他以这种呼唤的语气,与海子对话,其实,他正是借海子的影子,告诫世人,生活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一个人的心多么需要理解!海子的物质生活不够丰盈,也许不足以让他沉沦,唯有精神上的孤独,才让他无法承受,这也许就是海子走上不归路的魔魇?如果说,文字不是写给别人看的,不需要更多的人来欣赏,只需要少数几个人读懂,那不如不要写出来,烂在自己肚子里,那样更好,更纯洁,免得被人说三道四,指指点点。我个人揣摩,一个喜欢用文字表达心声的人,大抵是不忌讳别人对他文字乃至心灵深处的深刻解读的,哪怕这解读有出入,甚至大相径庭,相反,拥有更多的读者,岂不是可以找到更多的知音?正如我得到他的这本书,完全是他友情的赠予。

  再说,诗人之所以是一个平民诗人,还体现在他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他的诗里,无处不体现出他的知足,他的感恩,他把自己扎根于、包裹于那些地地道道的底层民众之中,然后,他又尽力回馈、反哺这些养育、帮助他成长过的人。

       诗人的家乡在宿松,棉花应该是主要作物。诗人对家乡的棉花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这本诗集里,关于棉花的诗作有七篇,可见,写棉花,其实就是写乡情,写母亲,在《棉花》里,诗人说,“我是棉花的后裔”说父母是“两颗70高龄的老棉杆,仍挺拔在棉地之上”,在《深入棉田》里,诗人将母亲融入棉花,他这样写道:遥远处一间老屋/棉花车充满白色的嗡声/记忆中母亲是一锭棉纱/由丰盈走向单薄/年年纺织游子身上/御寒的棉衣。我很喜欢这样的句子,既形象又生动,它饱含了诗人对母亲的爱,母亲就是“游子身上御寒的棉衣”,不仅暖在身上,也暖在心里,它是游子对母爱的向往,对母亲的依恋;同时,“母亲是一锭棉纱/由丰盈走向单薄”,又深深地表达了诗人那颗赤子之心,有愧疚、有怜爱、有感恩,……,母亲的千辛万苦,儿子的千言万语,被这四句浓缩,这就是诗歌的精粹。在《想念布鞋》里,诗人说“……想念布鞋/我会努力地向女儿描述/她祖母额头上的青丝/是我们一家每个人脚下/一缕灿烂的阳光/足够我们一生/行走在她的温暖里”。在《为木匠的父亲》里,他这样写道“……之后,父亲/我们村庄唯一的木匠/以木料的姿势/拥抱/另一堆涂满黑色的木料”。在《清明外婆》里,他这样写道:这是清明/外婆,你的外孙被工作羁绊/在大别山的一座县城/用信笺表达对你的哀思/这哀思弥漫田野,弥漫异乡/盖过了一茬茬庄稼/盖过了一寸寸老去的时光。

  诗人的诗作更多的是感激、感恩。但是诗人也有苦闷彷徨的时候。不信?你看-------

  在《黄梅雨》里,他这样写道:满天百感交集的泪珠/淋湿了故乡的往事/失语的归鸟,深锁树梢/我是一只流泪的鸟儿/没有月色的夜晚/我放飞湿漉漉的音乐……

  在《回望大山》里,他这样写道:二十三年前/平原的一只孤鸟/被风推着进了大山/……我的算盘在鸟巢中开花……谁能听出你的泪花四溅?……

  在《独处异乡》里,他这样写道:……异乡的天气出奇的寒冷/这个黄昏/我独自行走在大街上/所有的风儿只向我吹来/所有的寒气只向我袭来/我看见隔窗的一盏盏灯光/它们全都暖意融融……

  当然,他的《什么将我照耀》远不止这些,更多的美文留待大家自己去赏读。

诗人是伟大的,诗人也是平凡的。对于诗人刘腊华,除了崇拜,更多的应该还是感谢,感谢他的诗歌如此亲切,我能读懂其中一部分。

 

    注:珍惜,女,本名王业玲,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岳西县人民法院。

 
安徽交运集团安庆汽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安徽省安庆市纺织南路1号 联系电话:0556-5511641 联系传真:0556-5513267
公司信箱:aqqybgs@aliyun.com 总经理信箱:aqqyll@aliyun.com
备案序号:皖ICP备12002297号-1 皖公网安备:34080302000049号